
在入行初期,猎头的本质是销售,但具体工作内容却和销售差异共存。从长远的眼光来看,猎头以销售之名,行咨询之事。如何从新手进阶到专业的咨询顾问,离不开每一通电话的积累。笔者从一线互联网“坑位”转向猎头已半年有余,依靠公司平台的资源优势和自身的行业认知,成功完成数个KA对于高端职位的招聘需求。
入行时间不长,但立足“五大四小”的猎头品牌优势,也积累、整理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干货,现分享如下。
第一通电话,决定了你是Sales还是Career partner。
相信不少新人在开阔的办公场所拿到一份候选人名单,即将按下职业生涯中第一个电话号码前,心中都一定带着忐忑、不安、甚至是抗拒。人对未知的抗拒是本能反应,而如何转变这份心态,靠的是接下来的接通时间里,如何把所有信息化繁为简,归类整齐,平和、专业地向电话另一头展现清楚的方式。
试试下面的六个步骤:
1.开场介绍
2.合理提问
3.管理期望
4.讨论职位
5.达成协议
6.备份心态
“你好,请问是XX吗?”
“是的,你是?”
“我是XX的猎头XX,你现在方便接听吗?”
“可以的,你说。”
以上是最为常见的开篇,但真正的介绍不止于此。作为一个资深的猎头,在获得“你说”这样的许可之后,要在短时间内用简练的语言说清楚自己的真正来意和“本领”,没有预先的演练是绝难做到的。一个专业的开篇,应该包括以下四个信息:
b) 行业(Industry)
c) 地址(Location)
d) 职位层级(Level)
现在,试想你的身份:互联网猎头一枚,常年上海办公,职位预算在50万到100万之间,以研发为主。
你的自我介绍,可以是这样:
“我专门负责IT研发的职位招聘,地点在上海,初级到资深的职位都有在做。从XX上看到你的简历,想问问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吗?”
为什么不是“现在open看机会吗?”而是“有什么可以帮到你的吗?”呢?
因为你打过去的这个人,如果已经升为了管理层,有一定可能他也正在为团队的扩充面试新人。此时他如果有求于你,你也有可能得到一个BD的机会。而即便没有这样的需求,也并不影响你为他介绍原本就准备好的职位。
心理学上,“首因效应”影响着一个人对彼此的第一印象,如果你的声音是沉着响亮的,那你的形象也一定是老道成熟的。
人的对话是在不断的提问-回答-提问-回答中进行下去的,两者形如双螺旋结构,如何让跑出去的问题能接回来,同时能引出新的问题,获取到双方都想要的信息,要遵循一定的逻辑。
粗略来看,问题一共有以下情形:
PS:下面的问题排序并不遵循某种明显的逻辑关系,实际情况中要根据候选人的应答风格做斟酌排序。也不是每一个问题都能在实际电话中问到,事实相反,候选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浪费时间和你闲谈。当明显感知到抗拒时,应该及时把话题引向和ta利益相关的地方。巧合的是,下面每个问题,都一定和ta利益相关。
问问题的时候,请时刻记住,你被拒绝回答,也并没有失去任何东西。一旦你得到了答案,那就是宝贵的收获。不要因为被拒绝,而失去快速成长的机会。
“了解到你之前在XX公司,现在更倾向于去做哪些业务啊,有目标公司吗?”
问到候选人的目标公司,带着此人的简历去BD客户,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。
另外,候选人向你吐露的理想情况,也是你之后要去查询的内容,作为此后同类型候选人的谈资储备。
“现阶段如果暂时不动,能拿到升职机会吗?接下来想做到什么title呢?”
会关心title的候选人,记住多问一个“为什么?”。因为你不知道他是因为常年未升职而对职级耿耿于怀,还是因为单纯认为要拿到更高的薪水,只能追求更高的职级。
“目前在团队里主要负责什么业务?”
在心中要暗自匹配关联的职位。
“这么说其实职责挺明晰的,很有条理,那你会把这些工作汇报给谁呢?ta下面除了你还带多少人?”公司体量、汇报线、团队规模虽然是敏感的问题,但对于候选人而言,这是ta是否能适应下家老板和团队规模的重要参考。
“我知道你在这家公司做了很多事情,无论是职责内还是职责外。那你们平时是怎样来进行考核呢,KPI的形式吗?”
“你的付出我想已经是核心成员的程度了,那在其中你有遇到什么困难吗?”
这个问题重点在于对候选人过去工作的“纠偏”,利用“KPI”,“困难”等关键词来避免刻意优化,在第一通电话的时候就得到较为公允的人才画像。同时,能聊到这一步的候选人,已经在建立初步的信任了,重大利好。
“我知道目前数字化是个趋势,使用Azure还是AWS对企业来说不仅是采购的成本问题,还有一些技术的差异,这方面你是专家,可以简单描述下具体差在哪吗?”
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专业术语,向候选人拜师学艺,胜过100次百度搜索。虚心讨教,候选人说的越多,你的收获就越多。
“那你接下来的三年时间还会继续专注于XX吗?会不会有什么新的规划?”
猎头的尽头是终身职业伙伴,做人的生意,而不是做人的交易。三年后,ta依然还是你的候选人。
“上海也挺大的,浦东到漕河泾上班也要一个小时了,你能接受多久的通勤?说到这个,你住的地方在哪个地铁站附近?”
“补充问一句,是租房还是定居?”
通勤是绕不开的话题,但为了不排除有候选人愿意为了好的机会租去公司附近,可以简单问一下定居情况。
“现在薪资是什么结构?”
“预期下一份工作的工资呢?”
薪资,直接问,不要迂回反复,这样反倒会引起警惕。如果在年前年后,还应该顺带问一句公司是否有涨薪计划。
“在XX也这么久了,刚才聊下来也觉得你为这个公司真的也付出了很多,那现在是因为什么才来看机会呢?
”刚刚加入XX不久,为什么又着急看下一份工作呢?”
很多候选人不清楚自己为什么想看机会,帮他梳理,如果只是单纯的想要更高的薪资,你也要在心中评估ta的跳槽动机是否强烈。
“你在XX大学读的本科啊,他们的XX专业很强的,毕业生随便进大厂。”
“你是本地人吗?有没有比较小众的景点推荐,你平时会和家里人一起去的。”
把候选人当作人来看,能聊到这一步,你已经在经营一段“关系”,而不是生意。
当你听到候选人说出一个远超市场水平的薪资涨幅数字,或者给了一个并不匹配他的职位诉求。你要和ta正面对峙,告诉ta“这决无可能”吗?
很多时候,候选人的诉求是不纯粹的,他们接收了很多噪音,抑或是单纯想给你出一个难题,所以给了你一个让你吃惊的答案。此时此刻,正确的做法是纠偏,帮助他们剔除杂音,过滤出自己真正在意的事物。
心态上,不要输出个人情绪。结合自己过往的经历,输出一些客观的市场信息,立场相等,好言相劝。
“50%涨幅的公司也不是没有,比如也有一些非常小众的公司,可能上海这个市场就三到五个人会这个技能,这种机会你愿意看吗?你愿意看,我就帮你找。但说实话我不推荐的,因为你之后再想找,路就走窄了不少。现在找工作已经不像以往,互联网一直在裁员,疫情也三年了,市场已经变了。”
善用“推拉”,制造缓冲。当你过于push候选人时,一个短暂的缓冲时间,让他卸下防备思考事实。这个时间点和技巧,需要不断地实战积累。
i. Question 提问:让候选人讲述ta为什么要这个数字的原因
ii. Acknowledge 承认:“我理解你的诉求,如果是我,三年没有换工作,下意识问我这个问题,我可能会要一个更高的薪水。”
iii. Convince 说服:
“你说你朋友去了这家公司涨了50%,你为什么不去呢?适合他的不一定适合你。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的,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。我想给基于你的情况来聊你的职业发展,职场路很长,可能他一时拿30的涨幅但其实是属于透支了未来的收入,但你能有更好的路,更大的平台,谁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啊。这都是我的个人建议啊,所以40~50%的涨幅是你的bottom line吗?”
“其实这种涨幅的case我不是没做过,我甚至做过一个翻倍的候选人,我当时是为一家xx的公司招,这个在国内就x家公司在做,门槛尤其高,可能在全中国找不出500个,上海就两家公司,互相面,最后还是在这个人本面试极好的情况下double了。这一单我的提成也是很可观的,所以于情于理,我没必要压你的薪资。但你要清楚这个数字存在的前提和对自身的一个要求。”
记住,先听后说,听才是关键。
接下来,你在做职位匹配的时候,已经拿到了充足的信息,你完全有底气结合这些信息逐一与你的职位建立联系。
“那么接下来这个职位呢,公司叫XX,地址在XX靠近XX站,离你大概30分钟路程。公司做toB的上云开发,想要招聘一位在垂直电商领域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资深Devops工程师。他们是目前XX界的独角兽,刚拿E轮融资,发展很快,团队也一直在吸纳诸如XX等公司来的人才。”
“我自己做这块招聘前后也见过上千份简历了,之所以觉得你合适,一个是硬性的技能匹配,一个是软性的个人风格。这个职位50%的时间需要和Vendor沟通需求,从你的表达中我可以感觉到,你的思路是十分成体系,有逻辑的,而且从职业发展和薪资期望来看,也完全能给你比现在能拿到的更大的优势。”
不要忘了,你是一位“顾问”。
“关于职位就差不多是这些,我也想听听看你的意见。”
当你顺利完成前面四步的沟通,这一通电话至少也是15分钟以上了。在此刻就停止吧,双方的时间都很宝贵,美妙的谈话并不只能发生一次,把话留一点放到微信上说,现在,该轮到双方达成一些共识了。
“那,我帮你联系Hiring manager去安排之后的流程,你看怎么样?”
“现在有最新的简历吗?最好是英文的。”
“我觉得电话完全聊不够,你有时间我们一起约个线下咖啡吗?来我们办公室或者其他地方,我顺带叫上其他同事,他的职位和我不一样但也十分优质,你一定会不虚此行。”
“这样吧,我们加一个微信,每周一我会发一个热招盘点,你随时可以留意招聘情况,同时也方便我们日后直接联系。”
“你同时给几个猎头简历,信息暴露的风险很大。”
“不专业的猎头会给你负面体验。”
“对我来说,也是一种承诺,我会第一时间给你去推好的职位。”
“如果客户通过多个供应商看到了你的简历,会觉得你比较求职若渴,因此影响对你的评估”
让候选人成为你的人,信任感弥坚不摧。
除了上述协议以外,你还可以问ta索要当前所在公司的招聘计划,向ta介绍你的其他职位,请求ta为你推荐候选人。这取决于你们这通电话的总体基调是否融洽。但凡多要一个result,对你来说都是零成本的收益。
因为职位不合适、候选人个人原因等,被拒绝和不匹配是常有的事。其实,你联系的每个候选人,都有可能成为你未来的合作伙伴。因为你在打这通电话之前,就已经在人才市场里大浪淘沙过一遍了,你手上的这颗珍珠,只是现在还没发光。
在面对背景很好的候选人但当时没有合适的职位时,请教他告知一些很感兴趣的公司,帮他做关注。
询问ta现在公司给你的不安/不妥,是否可以通过某些方式去解决,解决后是否不再需要观望机会。(这关系到后续一旦公司选择挽留并给出了解决方案,会极大程度减弱ta跳槽的意愿,提前埋下种子,帮助ta强化跳槽意愿。)
有不太优秀的候选人卖不出去:讲你的难处,某些必须达到的资格不要帮候选人逃避,不要做一锤子买卖,你做的是终身的生意。
文章来源 | 老猎头网
注:本文不代表举仕非凡立场,若涉及版权问题,烦请原作者联系我们,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,谢谢!